荣成市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,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,积极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先行区战略布局,以重点工程、重点项目为有力抓手,推动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走在全省前列,获批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,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被确定为国家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。
调整优化产业体系。就是发挥产业链条优势,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,撑起绿色低碳高质量先进制造业“顶梁柱”。
聚焦聚力产业强市、工业带动、突破发展海洋经济,做大做强“5+2”七大产业链,聚焦科技、人才等关键要素,创新建立“链长制”服务保障机制,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持续发力。一是加速培育产业集群。快速推进122个省市县三级重点产业项目,特别是把电子信息、海洋预制菜、海工装备等产业突破,作为当务之急,重点抓好歌尔电子信息产业园、石岛海洋预制菜产业园等园区建设,围绕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。二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。坚持“高端化、特色化”发展,聚焦房车、电机、海工装备等细分产业,大力开发自行式房车和专用车、永磁电机、游艇、高的附加价值船型、重型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等高端产品,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。三是电子信息产业。坚持龙头扩张和链条配套同步抓,歌尔科技数字化工厂全面投产,蓝方舟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、西格时代精密电子器件等配套项目建成投产。四是高新材料产业。推动航盛新能源材料、天博庐德生物科学技术、有研金属表面处理园建成投产,不断推动行业产值实现突破。五是核电装备与新能源产业。加快神飞船厂闲置资源盘活和风电装备产业园、伯家岛新能源产业园建设,与清华大学、华能集团、上海电气、国家电投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伙伴关系,争取海上风电装备出海口和运维基地等项目落地。
调整优化能源结构。就是发挥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优势,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布局,形成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强大动力。
坚持“核能引领、多能衍生”,加快构建“核、风、光、储、氢”新型能源体系,打造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“国际能谷”。一是核能领域,加快推进华能、国核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设,石岛湾核电总装机容量820万千瓦机组有序运行,华能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并网发电,国核1号、2号机组将分别于今年底、明年底完工试运行。二是风电领域,先后建成7处陆上风电场,建设风电机组277个,装机容量43.3万千瓦;依托8处国管海域、16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,对接引进风电配套产业项目,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、集群化发展。三是光伏领域,建成包括成山集团10MW光伏电站在内的光伏项目1658户,装机容量8.7万千瓦;规划论证1220万千瓦海上风光同场的漂浮式光伏建设,示范效益和推广价值显著。四是储能领域,深化与京能集团合作,推动总投资8.9亿元的成山储能电站项目加速建成投运。五是氢能领域,积极对接华能集团、国家电投,统筹海上风电、漂浮式光伏发电等产业,同步谋划氢能产、运、储、用全产业链条,探索拓展氢能更多应用场景。截至2022年底,累计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电力装机总量75.1万千瓦,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57.9万千瓦,装机占比达到77.2%,非化石能源占比逐年上升。
调整优化海洋产业布局。就是发挥海洋资源优势,推动海洋经济走向深蓝,强化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产业支撑。
坚持纵深实施海洋强市战略,抓好海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一是加快推进现代海洋渔业变革。推行育苗种质变革,深化“蓝色良种”行动,加快建设3个国家级良种场,年产优质苗种40亿单位。推行养殖模式变革,通过“揭榜挂帅”等方式,加快突破近岸、浅海、深海养殖关键研发技术,到2024年生态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。推行捕捞空间变革,积极争取近海渔船减船转产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、鱿鱼专项捕捞等指标,推动海洋渔业向远洋捕捞领域延伸。2022年远洋渔业产量40.1万吨,回运率超过80%。二是做大做强海洋生物、装备制造两大产业。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制品及医药产业,加快布局海洋预制菜产业,重点抓好总投资8.4亿元的石岛高端海洋预制菜产业示范园建设,打造中国海洋预制菜产业名城,年内产值达160亿元;支持达因药业开展新型药物研发,推动达因金控儿童制药、奥萨制药等项目投产,到2024年行业产值突破40亿元。培育壮大海洋装备制造产业,推进造船产业转型升级,推动三星重工承接韩国总部整船制造业务和宁波厂区产能转移,引导本地造船企业向南极磷虾船、豪华游轮、公务执法船等高的附加价值船舶和海工装备转型;发展涉外坞修产业,支持鑫弘重工、华东修船、新霞修船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资源整合,打造北方最大的国际船舶维修(保税)基地,争创国家级船舶维修服务贸易特色服务出口基地。三是完善提升滨海旅游、港口物流产业链条。滨海旅游方面,以建设中国北方四季型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,发挥好运角国家旅游度假区示范带动作用,打造从刘公岛到石岛湾海上观光旅游线、千里山海自驾公路旅游线,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点,叫响“天之尽头、天鹅海岸”滨海旅游品牌。港口物流方面,以获批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莱荣高铁建设为契机,积极推动石岛港、龙眼港等港口资源整合、优势互补,实施总投资20亿元的石岛渔港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,23亿元的春汇高铁物流园等现代物流项目,快速推进国际海事综合服务区建设,畅通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通道,增创开放发展、低碳发展新优势。
深度转变生产生活方式。就是发挥生态环境优势,推动生产和生活方式双重转变,打造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承接载体。
以精致城市建设为引领,将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过程,建设“深蓝、零碳、精致、幸福”现代化新荣成。一是推动基础设施体系化,塑造更加优质城市生活空间。搭建透明城市信息管理平台,完成中心城区地下管线、地下空间测绘建模,加快供热、燃气、污水等管网更新改造,推动投资7.4亿元的核能供热配套管网年底前完工、2024年启动供热,核能供热面积占中心城区需求一半以上;同步推进老旧燃气管网升级改造,年内改造50公里、更换天然气软管3.3万户。二是做好乡村振兴高效化,塑造更加融合的城乡生活载体。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建设,以点带面盘活闲置宅基地,唤醒农村“沉睡”资源;高度统筹行政管理资源,因地制宜、科学研究推动村庄整合发展,实现乡村振兴集中有效投入;坚持耕地“进出平衡”,通过行政主导加快撂荒地整治,成立土地发展集团市场化运作土地综合整治,不断挖潜耕地后备资源。三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化,以项目为抓手推动生产方式提质增效。聚焦解决生态产品“度量难、抵押难、交易难、变现难”等问题,设立海洋可持续与碳中和研究院,从最具资源优势的海洋碳汇入手,启动一批高质量生态价值实现项目,加快构建海洋碳汇价值体系,在全省率先完成生态产品价值(GEP)核算,争取全国首批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1.5亿元,实现全国首笔“海洋碳汇贷”发放、全国首款海草床和渔业碳汇指数险投保。四是加强思维方法转变,加强要素保障推动绿色低碳行动落实落地。对照“1+5”行动台账,项目化、清单化、责任化、时效化抓推进抓落实,加快实施已列入省重点任务的8个重大事项,深入推动8项试点示范和23项创新性工作,提前着手谋划省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重点项目,争取率先突破、打造亮点;加大向上对接力度,制定“三接三提”10条准则,将“向上对接”作为规定动作、量化指标,从市级班子成员带头做起,主动向上跑、向上争,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。